【全球供應鏈危機】稀土戰火延燒!EV馬達業者陷「斷鏈風暴」 全球車廠庫存警報僅剩3個月
- tenlife2019
- 4月2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記者/綜合報導
中國稀土出口管制 引爆全球電動車產業鏈危機
自2025年4月起,中國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將七種關鍵重稀土元素與磁鐵納入限制清單,作為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強力反制。這場"稀土戰爭"引爆全球電動車(EV)產業鏈大地震,特斯拉、BMW、賓士等車廠與供應鏈業者緊急啟動危機應變。業界警告,若中國全面斷供,現有庫存恐在2至3個月內耗盡,汽車生產線將面臨大規模停擺風險。

稀土供應現況:中國掌握全球八成產能
全球稀土礦山產量2023年約35萬公噸,其中中國獨占約69%,美國約占12%,緬甸約11%,澳洲、泰國、印度等地合計約8%。更關鍵的是,中國掌握全球90%的稀土精煉與分離能力,形成高度依賴的供應格局。

生產國/區域 | 2023年產量(公噸) | 全球佔比 |
中國 | 112,400 | 69% |
美國 | 43,000 | 12% |
緬甸(含老撾) | 38,000 | 11% |
其他 | 28,000 | 8% |
EV馬達與稀土的深度綁定
超過80%的EV動力系統採用稀土永磁同步馬達,主要使用釹(Nd)、鏑(Pr)製成的釹鐵硼磁鐵,並添加少量重稀土元素如镝(Dy)、鐠(Tb)提升耐熱性。磁鐵材料成本占馬達總成本達15%以上,若稀土價格暴漲,馬達成本可提高至30%。
特斯拉、BMW等品牌已逐步削減重稀土使用,並投入開發無稀土馬達,但短期內仍難以完全取代。
全球車廠庫存警報拉響
各大車廠的稀土磁鐵庫存普遍僅能支撐2至3個月。金屬交易商分析指出,若中國持續限制出口,2025年6月將成為供應鏈崩潰的關鍵時間點。
歐洲:BMW、賓士警告若60天內無補充磁鐵,將被迫減產。
日本:豐田、日產啟動稀土回收計畫,但回收量僅能滿足10%需求。
美國:唯一稀土生產商MP Materials股價單週暴漲40%。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已證實,稀土出口限制影響旗下人形機器人Optimus生產進度。
高真空馬達及高科技產業的衝擊
高真空馬達,如分子幫浦、磁浮幫浦及真空鍍膜設備中使用的馬達,也高度依賴稀土磁鐵。這類高階應用特別需要高磁場強度與高溫穩定性,通常採用含重稀土元素的釹鐵硼磁鐵。因此,稀土出口管制也正迅速波及高科技產業,尤其是半導體製造、精密電子與醫療裝置領域。
馬達製造成本上升:預估高真空馬達材料成本將增加30%以上。
設備交期延長:由於磁鐵供應不穩,高階真空設備交期可能拉長2-4個月。
半導體產業鏈受壓:先進晶圓製造依賴高真空系統,供應瓶頸恐拖累先進製程進度。
目前國際主要真空設備商與台灣半導體設備供應鏈,已啟動備料及多源採購計畫,但短期內仍難以完全緩解供應壓力。
短中長期因應對策
短期
歐盟啟動"關鍵原材料法案",投入50億歐元補助回收與替代技術。
台灣加速"城市採礦"布局,目標3年內稀土回收率提升至15%。
中長期
無稀土馬達研發加速:日本電產開發鐵氧體磁鐵馬達,效率達稀土機型90%。
材料革命啟動:美國能源部推動奈米結構磁鐵研究,目標5年內商業化。
回收市場崛起:美國Phoenix Tailings計劃擴大回收量至4000噸/年,成為西方重稀土新供應源。
稀土戰略:地緣政治的新戰場
中國此次稀土出口管制,不僅劍指美國,更影響全球綠色轉型與科技主導權。北京目前保留輕稀土(釹、鐠)出口彈性,被視為未來談判籌碼。未來若中美衝突升級,稀土限制範圍恐進一步擴大,影響層面將從電動車延伸至風電、半導體、國防等關鍵產業。
參考資料:
近期熱門文章: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