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禁令掀起風暴:OLED產業鏈重組,台灣、韓國迎來戰略新機遇
- tenlife2019
- 6天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國防授權法》修正案,禁止五角大廈採購中國及俄羅斯政府支持企業生產的OLED顯示技術,這項被譽為「顯示技術史上最嚴厲禁令」的政策,正引發全球OLED產業鏈前所未有的重組浪潮。

修正案內容與立法進程
共和黨眾議員奧斯汀·史考特(Austin Scott)提出的修正案,明確禁止五角大廈從中國或俄羅斯政府支持的企業採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數位顯示技術。史考特強調,這些技術是「關鍵軍事裝備的骨幹,從駕駛艙顯示器到士兵穿戴系統」,依賴對手來源構成明顯的國家安全風險。
該修正案已於9月初隨2025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在眾議院以231票贊成、196票反對通過,涵蓋近9000億美元軍費開支。相較於早期版本僅要求評估中國軍工背景企業,新版修正案範圍更加廣泛,全面禁止採購敵對政府支持企業的顯示技術。目前法案已送交參議院審議,一旦獲得通過即正式生效。
軍用OLED技術的戰略重要性
OLED顯示器在軍事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美國F-35戰鬥機的頭盔顯示系統(HMDS)使用OLED微顯示器,讓飛行員能即時觀看指揮中心指令、數字化地圖及情報資料,大幅提升單兵作戰能力。此外,軍用瞄準觀察系統、紅外熱成像儀、測距儀等關鍵裝備,每套通常需要1至2個OLED微型顯示器,這些設備要求效果好、刷新率高、重量輕、穩定性強的顯示器特性。
軍用數字化頭盔將飛行數據直接投射至飛行員頭盔面罩上,提供寬廣視角(FOV)讓飛行員隨時獲取態勢感知資訊。隨著軍用裝備水準不斷提升,採用OLED微型顯示器的數字化頭盔在單兵裝備及飛行員頭盔等領域的列裝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中國OLED產業崛起與市場格局
此禁令出台正值中國OLED產業快速崛起之際。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數據,2024年上半年中國面板公司在全球智慧型手機OLED面板出貨份額達50.7%,較2023年上半年的40.6%大增10.1個百分點,首次超越韓國廠商的49.3%市占率。
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顯示,2025年第2季全球OLED面板市場中,三星顯示以37%市占率穩居龍頭,中國廠商京東方(BOE)以15%排名第二,維信諾(Visionox)以14%位列第三。三家中國廠商合計已占據全球38%的OLED市場份額。
中國顯示器技術發展飛速,繼征服液晶顯示屏市場後,現正向韓國技術優勢的最後堡壘OLED領域發起進攻。韓國《經濟日報》曾報導,韓國企業在OLED技術投資方面落後於中國競爭對手,引發韓企可能無法再次抵擋中國在OLED市場崛起的擔憂。
全球供應鏈重組機遇與挑戰
區域產業布局重塑
根據Omdia預測,2025年大尺寸OLED出貨中,韓國預計占85.2%,中國大陸僅14.8%。Samsung Display可望以55.1%的占有率領跑,其次是LG Display的30.1%。這種分布格局為非中國廠商在軍用市場提供更大發展空間。
技術升級與產業整合
修正案將推動軍用需求帶動的技術創新,包括高刷新率、極低功耗與高動態對比度等OLED新技術成熟,未來也將溢出至工業與消費市場。中小型利基廠商可透過與系統整合商合作,提供低延遲、抗電磁干擾的專用顯示解決方案。航太、國防及公安等領域的顯示系統整合商,須重新評估供應商布局,可能開啟跨國聯盟或併購,以迅速取得技術與產能。這也將帶動AI、AR/VR等新興軍用顯示技術的加速導入。
產業鏈多元化趨勢
除了韓、日、台,歐洲國家也將趁機發展自有製造能力或擴增代工能量,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地區供應。全球晶圓、封測、模組與系統整合等環節,將形成「美國—韓日台—其他友邦」的區域供應圈,降低對單一來源的依賴。
地緣政治影響與長期展望
此禁令加劇美中科技脫鉤趨勢,延續半導體禁運以來的供應鏈對抗態勢。中國將被迫加速國產化替代,投資巨額資源發展自主OLED生態,而美國及其盟友則構築以韓、日、台為核心的友邦供應圈。
政策可能引導更多雙邊或多邊研發計畫,特別在微型顯示、透明顯示與柔性顯示等前沿技術領域,國防部門將與企業及研究機構共建技術試驗場與認證中心,以維持技術領先優勢。
若OLED禁令成為先例,後續可能擴及MicroLED、量子點顯示等其他顯示技術,對全球顯示產業構成更廣泛影響。此舉將重新定義全球OLED產業生態,以「安全可控」為核心價值,驅動技術升級與供應鏈重塑,並使顯示技術成為國際科技競爭的新戰場。
隨著全球顯示技術邁向更高解析度、低功耗及高可靠性需求,這場由國防需求引發的產業鏈重組,不僅將改變軍用顯示市場格局,更將對整個全球顯示產業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