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不插電的房子:零基礎設施移動建築,掀起未來居住革命

  • 作家相片: tenlife2019
    tenlife2019
  • 10月1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一座不需依賴電網、水管,可隨處移動並快速部署的房子,正從概念走向現實。結合尖端的鈣鈦礦太陽能技術與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這種「零基礎設施可移動建築」不僅實現了能源的完全自給自足,更為緊急災難應變、偏鄉發展與現代化工程帶來了革命性的解決方案。

技術突破:鈣鈦礦太陽能賦予建築生命

傳統建築能源高度依賴外部電網,但在這項創新設計中,建築本身就是一座獨立的發電廠。其核心動力來自於被譽為第三代太陽能技術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相較於傳統笨重、僵硬的矽晶太陽能板,鈣鈦礦具備極度輕薄、可撓曲、高透光性及弱光環境下發電效率更佳的顯著優勢。這使得太陽能板能完美整合至建築的屋頂與牆面,甚至與玻璃窗戶結合,在不犧牲設計美學的前提下,最大化光電轉換效率。

無印良品”“未來之家” 外牆和屋頂由太陽能電池板組成,必要的能量儲存在電池中,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電力。
無印良品”“未來之家” 外牆和屋頂由太陽能電池板組成,必要的能量儲存在電池中,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電力。

這種建築內部搭載了高效儲能系統,能儲備約四天的基本用電量,確保在連續陰雨天或無日照情況下,仍可維持照明、空調與基本家電的運作。此外,內建的水循環過濾系統,可處理並循環使用高達200公升的水資源,大幅降低對外部水源的依賴,真正實現離網(Off-grid)的獨立運作模式。

三大應用場景:從緊急應變到智慧工地

憑藉其高度機動性與能源自主的特性,零基礎設施移動建築在三大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1. 緊急災難避難所:在地震、颱風等天災發生後,基礎設施往往嚴重受損。這種建築可被迅速運送至災區,無需等待電力或水路修復,立即為災民提供一個安全、有尊嚴且具備基本生活機能的臨時居所。

  2. 偏鄉與離島應用:對於電力網路難以觸及的偏遠山區或離島,傳統建築的興建與維護成本極高。移動建築為這些地區提供了穩定的居住、醫療或教育空間,有效克服了地理與基礎設施的限制。

    一艘貨船正在將一個標準化、現代設計的自供電模組化建築單元運送到一個熱帶島嶼的海灘上
    一艘貨船正在將一個標準化、現代設計的自供電模組化建築單元運送到一個熱帶島嶼的海灘上
  3. 智慧工地工務所:現代化工程高度依賴物聯網設備、數據監控與穩定的辦公環境。可移動、電力自足的智慧工務所,能跟隨工程進度遷移,滿足工地對能源與智慧管理的需求,顯著提升工程效率與安全性。

智慧工地工務所:現代化工程高度依賴物聯網設備、數據監控與穩定的辦公環境。可移動、電力自足的智慧工務所,能跟隨工程進度遷移
智慧工地工務所:現代化工程高度依賴物聯網設備、數據監控與穩定的辦公環境。可移動、電力自足的智慧工務所,能跟隨工程進度遷移

四能並進:打造全方位智慧能源循環

這套建築的成功不僅在於發電,更在於其高效的能源管理邏輯。借鏡台灣中部科學園區「鈣鈦礦零碳建築」的「四能並進」理念,它打造了一個完整的智慧能源生態系:

  • 創能:利用屋頂與牆面的鈣鈦礦太陽能板高效發電。

  • 儲能:將日間多餘的電力儲存於內建的高效電池系統。

  • 節能:採用高效率的隔熱建材與低耗能設備,從源頭減少能源浪費。

  • 智能:透過AI能源管理系統,即時監控、分析並優化電力使用,達成最高效率。

這棟鈣钛礦零碳建築,整合創能、儲能、節能及智能;四能並進,只要每天日照4個小時,就可以全天候(使用8個小時計)達到100%的自供電。
這棟鈣钛礦零碳建築,整合創能、儲能、節能及智能;四能並進,只要每天日照4個小時,就可以全天候(使用8個小時計)達到100%的自供電。

結論:引領未來建築的新標準

零基礎設施可移動建築的出現,標誌著建築業從被動的能源消耗者,轉變為主動的能源生產與管理者。它完美融合了尖端發電技術、高度機動性與能源自主性,不僅是應對當前氣候變遷與能源挑戰的創新方案,更是引領未來居住與工作模式升級的典範。

這種「不插電的房子」將重新定義我們對建築與環境和諧共存的想像,為全球的永續發展開啟嶄新的一頁。

參考資料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