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即國力:解密「九章」團隊領跑全球量子競賽
- tenlife2019
- 3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一場決定未來國力的科技競賽正進入白熱化階段。2025年,全球量子計算的焦點再次聚集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繼「九章」系列光量子計算機原型機取得舉世矚目的「量子計算優越性」後,由陸朝陽教授等領銜的團隊在今年持續取得突破,開始探索量子計算從「展示優越性」邁向「實用性」的關鍵一步。這場競賽的終點,不僅是更快的電腦,更是解鎖新材料、新藥物研發,乃至重塑全球金融與軍事平衡的戰略制高點。

「九章」的算力:百萬分之一秒 vs. 億萬年
要理解這場競賽的維度,首先必須理解「九章」所代表的算力是何種概念。中科大團隊曾指出,其「九章四號」原型機在短短25微秒(百萬分之一秒)內能解決的問題,若交給當今最強的超級計算機,可能需要花費超過百億年的時間。
這並非要用量子計算機淘汰我們日常使用的傳統電腦。相反,它們是互補的。傳統電腦處理常規任務已近乎完美,但量子計算機的目標是攻克那些「算不動」的超複雜問題,例如經典的「大數分解」。

戰略支點:和平時期的「核武」
為何全球強權不惜投入巨資研發?因為「大數分解」正是當今全球銀行、網路支付、電子商務加密系統的基石。一個有能力輕易破解大數分解的國家,等於掌握了打開全球金融保險庫的鑰匙。這就是量子計算機被稱為「和平時期的核武器」的原因。除了破解密碼,它在正向應用的潛力同樣巨大:在研發新藥物或新材料時,量子計算機能夠在原子層級模擬複雜的分子交互,將目前長達數年的研發週期縮短到幾天甚至幾小時。
兩條路線的巔峰對決
這場全球競賽主要有兩大技術路線:以 Google 為首的美國團隊,主力發展「超導」路線;而以陸朝陽、潘建偉團隊為代表的中國,則選擇了高難度的「光子」路線。
2014年,當 Google 投入10億美元與數百名科學家時,陸朝陽的團隊經費僅數千萬人民幣,核心成員只有十幾位研究生。這場看似不對等的競賽,卻因路線選擇不同而產生了戲劇性轉折。
2019年,Google 率先宣布實現「量子霸權」,震動全球。然而僅一年後,中國的「九章」問世,在特定問題(高斯玻色取樣)上的計算速度超越了 Google 的機器。《自然》雜誌當時報導稱「中國物理學家挑戰 Google 的量子霸權」。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團隊更傾向使用「量子計算優越性」一詞。陸朝陽教授曾表示,這不僅更科學,也體現了愛好和平的中國文化:技術是用於探索未知、解決問題,而非爭奪「霸權」。
從「頂天」到「立地」的中國科學家
「九章」的崛起,與陸朝陽本人的選擇密不可分。這位被譽為「量子鬼才」的學者,深受中科大「頂天立地」思想的啟發:既要「頂天」探索人類知識的邊界,也要「立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2011年,他毅然放棄英國劍橋大學的教職,選擇回到當時在該領域尚屬空白的中國。他曾言,留學生應有超越歐美的使命感。正是這種信念,支撐著團隊在巨大壓力下,連續工作30個小時,最終實現了「彎道超車」。
2025:競賽持續,實用性成新戰場
進入2025年,這場「你追我趕」的競賽仍在加速。Google、IBM 等公司在超導路線上持續精進其錯誤糾正技術;而中國的「九章」團隊則在光量子計算領域保持國際領跑地位,並開始將其強大的模擬能力應用於解決真實的物理和化學問題。
中國目前在光量子計算領域的領先地位是明確的,但量子計算的馬拉松遠未結束。從「優越性」到真正「實用化」的通用量子計算機,仍有漫長的路要走。但無疑,由「九章」點燃的這場算力革命,正將人類文明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png)



留言